导航菜单
网站标志
自定内容

扫描二维码

关注“教装商情”公众号

搜索
“人工智能+教育”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作者:晓峰    发布于:2020-09-14 21:43:38    文字:【】【】【
摘要:在这场科技革命浪潮中,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是全方面的,但也有局限。

人工智能帮助人类完成不需要创意、不需要情感的工作,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再次解放生产力,因此被誉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在这场科技革命浪潮中,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是全方面的,但也有局限。教育既要拥抱人工智能,也要清醒地认识教育特性,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探索与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教育。

01

发展人工智能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

人工智能是继蒸汽技术、电力技术、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之后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均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

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到2030年人工智能总体水平达到世界领先。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国家对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视和决心可见一斑。

“人工智能”概念是由两位美国科学家在1956年首次提出。经过50多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形成全新的生产力,推动我国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尤其在制造、家居、金融、零售、交通、安防、医疗、物流、教育等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对社会方方面面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和影响。

目前,我国已逐步进入普惠型智能社会,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慧教育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根据埃森哲于2017年发布的《人工智能:助力中国经济增长》报告,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推动我国劳动生产率提高27%。我国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

人工智能发展如此迅猛,会如何改变教育?会给教育带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为此教育专家、学者、学校、企业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02

人工智能+教育的“有所为”

开学前,学生通过智慧校园系统远程完成注册;进校门时,人脸识别系统自动发送短信给家长,告知孩子已经到校;课堂上,人脸识别等智能技术被用来签到,统计到课率,分析学生的表情行为和知识掌握情况,定制个性化学习单;人脸借阅、人脸支付、人脸验证……类似这样的智能应用在学校越来越多。


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是革命性的。教育机器人不仅存储量大、速度快、效率高,而且可以进行个性化教育,为每个不同的学生设计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特别适合语文、英语等学科的辅助教学。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切与记忆性知识有关的教师岗位很容易被教育机器人取代。


对于数理化学习,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语音模拟、人机交互技术本身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好奇心。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建立模型,将抽象的理科知识具象化,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思维方面,人工智能也有很大的用武空间。

在体育方面,智能健身器材已在校园内普遍存在,比如智能发球机、捡球机器人,跑步机随时报告速度、里程、时间、消耗的热能以及跑步者的心率等信息;智能手表可通过蓝牙同步手机打电话、收发短信,还具有监测心率、监测睡眠、久坐提醒、跑步记步、远程拍照、指南针等功能。对于体育教师而言,一些技巧性低的工作将被智能产品替代。


人工智能最擅长大数据分析,因此在成绩分析、志愿填报方面功能强大。教育机器人可以利用历年的考生志愿填报数据,结合考生的高考分数(或高考估分)、专业兴趣、特长爱好、职业偏好、地理偏好等信息,为考生做出最佳选择。

03

人工智能无法做到的,才是教师存在的意义

人工智能几乎对所有注重效率的产业产生了颠覆变革。但是人工智能在概念抽象和推理决策等“深层智能”方面的能力还很薄弱,存在很多“不能”,可以说是有智能没智慧、有智商没情商、会计算不会“算计”。这就注定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存在许多“不能为”。

教育本质上是培养人的事业。北京大学前校长蔡元培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子的责任。”教育不是工厂用流水线制造产品,而是面向不同个性、不同能力、不同情感的活生生的人。

人的全面成长有着自然的规律。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其中立德树人是最重要的。在德育方面,人工智能能做的主要是辅助教学,无法替代教师在为人师表、以身为范方面的作用。

人的全面成长需要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情感满足、身份认同,比如师生之间的交往、同学之间的友谊、家人之间的亲情、同事之间的合作,这些即使是超高级的机器人也无法撼动。

人的全面成长尤其需要爱。作为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而且要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爱去传播爱。记忆性的知识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但是爱的教育是任何机器都不可能做到的。

人工智能会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改变教室的结构和功能、改变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模式、改变学校的师生规模和比例。但是无法改变人的成长规律,无法改变学习规律。因此,教育重心从教书向育人转变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标签:2
人物
全屏背景

Copyright © 2019,www.jyzbsq.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深圳市华裕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海洋网络提供网站建设   BAIDU SITEMAP  粤ICP备19033845号

联系地址: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桂花社区赤花岭新村1巷1号 E-mail:liuxiaohua@jyzbsq.com  服务热线:0755-21071640